让音乐剧成为深圳人的生活方式

作者:祁琦 来源:深圳商报
2017-04-26 15:17:00
分享

著名音乐剧制作人李盾又有新作品——以台湾经典电影《搭错车》和选秀歌手李祥祥为创作灵感的音乐剧《酒干倘卖无》将在深圳首演,5月6日至7日、10日至14日在南山文体中心大剧院献演10场,还将于5月24日、25日助阵第13届文博会艺术节,登上龙岗文化中心大剧院的舞台。”  深圳经济发展迅速,已经在国际上打响了名气,但李盾认为,音乐剧这种舞台艺术形式对深圳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塑造是必不可少的。

原标题:

李盾新作《酒干倘卖无》将在深首演,接受记者专访

让音乐剧成为深圳人的生活方式

让音乐剧成为深圳人的生活方式

音乐剧《酒干倘卖无》将在深圳首演。 (主办方供图)

让音乐剧成为深圳人的生活方式

▲《蝶》。

让音乐剧成为深圳人的生活方式

▲《爱上邓丽君》。

让音乐剧成为深圳人的生活方式

  《妈妈再爱我一次》。

著名音乐剧制作人李盾又有新作品——以台湾经典电影《搭错车》和选秀歌手李祥祥为创作灵感的音乐剧《酒干倘卖无》将在深圳首演,5月6日至7日、10日至14日在南山文体中心大剧院献演10场,还将于5月24日、25日助阵第13届文博会艺术节,登上龙岗文化中心大剧院的舞台。近日,李盾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除了阐述《酒干倘卖无》的艺术特点,还畅谈自己与深圳的情缘,并表示将在深圳“大干一番”。

艾美奖获得者王宗贤操刀

音乐剧《酒干倘卖无》的创作灵感来源于1983年台湾歌舞电影《搭错车》中的同名主题曲,故事以女主角阿美为追逐理想、改善父亲生活而参加选秀为主线,讲述了父亲与女儿之间一段曲折的心路历程。此次创作过程中,剧组不仅请到艾美奖最佳音乐大奖获得者、好莱坞华裔作曲家王宗贤为音乐剧谱曲,也集合了之前多次合作过的御用主创们,包括中国著名戏剧导演兼编剧周可,中国大制作电影首席作词人梁芒,百老汇最具盛名导演兼编舞卓依·马可尼里。

《酒干倘卖无》《一样的月光》《是否》《请跟我来》等上世纪80年代台湾经典歌曲,曾经红遍大江南北,夺得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电影原创歌曲奖、最佳电影配乐奖。音乐剧《酒干倘卖无》将再现影片中的这几首经典歌曲,作曲家王宗贤将在旋律不变的情况下,重新进行编曲和配器,让流传多年、经久不衰的老歌焕发出勃勃生机,重新唱进观众心中,带给观众久违的感动。

制作人李盾告诉记者,虽然《酒干倘卖无》是典型的中国式亲情故事,但其传达的主流价值观并没有国界之分,而且在与百老汇最新音乐剧流行趋势的紧密结合上做出了突破的创新,加入了时下最火爆的说唱段落,也是90后市场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剧组选择了最具人气的说唱组合演员加盟该剧,在引流粉丝经济和现场氛围的营造上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选秀元素适应时代需求

李盾被许多业界人士称为“音乐剧疯子”,在20年前国人还不知音乐剧为何物的时候,他就开始了做音乐剧的想法,并辗转欧美考察、钻研西方现代音乐剧。16年前,他策划、制作的音乐剧《白蛇传》《西施》创造了连演900余场和600场的市场奇迹。此后,李盾更用10年时间,投资6000多万元推出了呕心沥血之作——音乐剧《蝶》,震惊中国戏剧界。之后,李盾的音乐剧梦想开出更加绚丽灿烂的花朵,《爱上邓丽君》《王牌游戏》《妈妈再爱我一次》《啊!鼓岭》等多部作品均引起强烈反响,还在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中连夺DIMF特别大奖。

《酒干倘卖无》把一对命运多舛的父女作为剧本主线,为更加契合当代人的价值理念和需求,主题突出父亲强叔收养阿美的一刻成为彼此的救赎。一个是即将结束潦倒生命的拾荒者,一个是刚刚出生即遭抛弃、濒临死亡的女婴,名义上成为父女,实际上各自重新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由此体现了一种人性深处平等的爱。李盾说:“既然能够组成一个家庭,并非无缘无故来到彼此身边,都是背负着各自的问题,来互相学习、彼此帮助、一起成长、解决问题,再共同分享美好的未来。”

为使故事适应时代需求,编剧以当前青少年最喜欢的选秀节目为背景,阿美选择参加选秀比赛走上艺人的道路,以改变家庭的困境。李盾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很有代表性的角色,如才华横溢的作曲系师兄、不择手段的竞争对手和商业市侩的娱乐经纪人等。剧情设计以不同的逻辑思维挑起不同的矛盾,每个角色的设置都在一步步推动剧情,节奏紧凑,不浪费一分钟时间,在她的个人成长经历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笔触。“最后剧中的父亲在女儿的前途问题上所做出的牺牲,与女儿知道真相之后的悔悟和感激,升华了整部音乐剧的主题,引导观众思考在成长过程中亲人和家庭的重要性。”

让音乐剧成为都市生活方式

李盾与深圳有着解不开的情缘,他1986年来到深圳闯荡,在这片热土上开始了他的音乐剧生涯;12年后,他北上去寻找更广阔的发展,辗转多年如今又回到了深圳。“我是深圳人,在这儿的时候不觉得有什么。但当我离开这里,多年以后突然觉得要对这个城市说声谢谢,它成就了我,改变了我,因此我对这个城市要有表达。”李盾动情地说,“31年过去了,当初我第一次踏上深南大道时是20多岁,如今变成了50多岁。我想为深圳做一部跟深南大道有关的音乐剧,因为每个人都是踏着深南大道来到深圳的,已经酝酿了9年,希望把故事讲得人人都能感同身受。”

深圳经济发展迅速,已经在国际上打响了名气,但李盾认为,音乐剧这种舞台艺术形式对深圳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塑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国际大都市,市民要有文化娱乐生活、消费。深圳需要音乐剧,不仅从外面引进来,还需要做原创音乐剧。我这次回来想在深圳大干一番。”李盾表示,“我希望能推动深圳建立一所音乐剧学院以及流行音乐学院,深圳绝对具备这个基因。”

对一部优秀音乐剧来说,驻场是最好的宣传推广方式。此次《酒干倘卖无》在南山文体中心大剧院连续演出10场就是李盾作品在深圳驻场的尝试,以后还会将《妈妈再爱我一次》等音乐剧带进深圳做驻场演出。“哪怕在小剧场演,三五百人也好,我也希望能驻场。我打算用两年的时间,让深圳有10到15个剧场,让观看音乐剧成为深圳人的生活方式,就像百老汇之于美国人那样。”李盾的想法很多,甚至想把集装箱改造成一个剧场,以妇女儿童为目标群体,在各个社区演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音乐剧能成为深圳的名片。”

在目前这个阶段,李盾认为深圳在音乐剧这一块还没有形成市场。“我们要培养这个人群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培训、讲座,让大家知道音乐剧是一个对成长、健康有好处的东西。”李盾表示,“深圳没有音乐剧市场,这恰恰代表它潜力更加巨大。我希望通过努力,让市场数据成倍增长,它一旦增长起来就是翻倍的、裂变式的。比如儿童剧市场现在不错,但是需要好的故事。深圳奇缺儿童音乐剧,这也是我想开发的一块。”

(深圳商报记者 祁琦 实习生 张馨元)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