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菲是深圳中学首位被宾夕法尼亚大学MIT(技术管理)项目录取的学生,该项目一年在全球招生40~50人,可以说都是这所美国顶尖大学的精英人才。尽管夏雨菲在学校期间,都埋头做实验和读书,几乎没有涉及到商业活动,但是沃顿商学院却录取了她。
曾是“熊孩子”
家人认为有想法
小时候,父母为生活而奔波,将夏雨菲放到外公外婆家。夏雨菲的外公外婆在大学工作,对夏雨菲的学前教育影响至深,她对化学的痴迷正与外婆有关。夏雨菲记得,6~7岁时,自己就已经对科学感兴趣。外婆投其所好,买了一本《最恶心的科学》的书籍给她。“书上都是关于痰里面有什么之类的奇葩科学知识。”外公和外婆都很开明,特别支持她对科学的热爱,也没有“不支持女生读理科”的观念。
夏雨菲的爸爸是一名公务员,妈妈是一名国企员工。夏雨菲说,父母都比较开明,非常尊重和支持自己,自己小时候像一个贪玩的熊孩子,而父母却认为她有想法。“比如小时候我就很喜欢化学,在家里将妈妈的化妆品和酱油混在一起玩,他们并没有像一般的父母认为我在调皮捣蛋,而是支持我去探索。”
母亲曾效仿“孟母三迁”
夏雨菲的父母一直都非常尊重她的想法。父母为了她上学,上演现实版的“孟母三迁”。夏雨菲说,小学之前妈妈在外企工作被派驻到海外,直到小学之后一家三口才团聚。夏雨菲小学在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就读,他们家当时住在南山区某小区。到了初中,夏雨菲就读深圳中学初中部,父母就把家搬到了罗湖区田贝某小区。高中在深圳中学高中部上学,夏妈妈又一次搬家。夏雨菲说,“其实初中的家跟高中只隔了一条马路,步行只要5分钟。但是妈妈说,睡多5分钟也好啊,所以就从天桥的那边搬到这边。”
夏雨菲的父母属于虎妈猫爸的组合。夏雨菲说,爸爸就希望她开心,妈妈对其有一定的要求。例如马上就要留学了,夏爸爸希望她学会怎么做菜、晾衣服、擦地,偏向生活化些;而夏妈妈则希望她学习多一门外语,掌握更多的技能。
尽管夏雨菲有时对虎妈会有些怨言,但她认为妈妈为她付出了很多,也给了她很多选择的空间。申请大学期间熬夜,妈妈煲汤给她提神并给她不少鼓励。
因为一句话 竞赛班转入出国班
与大部分选择出国的同学不一样,夏雨菲选择出国,是一个意外。夏雨菲高一下学期还不是在出国班,而是在竞赛班,她还是班上的化学尖子生。
夏雨菲的化学老师是北大毕业的,老师告诉夏雨菲,北大化学系毕业生要么当老师,要么进实验室做实验。“我是一个很喜欢写作的人,喜欢想象,要我天天去测试电池,肯定要疯掉了。”于是,夏雨菲开始打起退堂鼓,想到出国留学这个方向。
尽管心动,但夏雨菲“改换门庭”并非一帆风顺。当她将想法跟父母沟通时,父亲投了支持票,而妈妈却有些犹豫,她的班主任也反对她转入出国班。争议一直到转入出国班申请上交的最后一天才勉强达成共识。夏雨菲说,当时心里一团乱麻,交完还后悔了。班主任找她谈话,劝她把申请拿回来。不过,最后她还是选择了出国。“爸爸特别支持我,让我选择自己喜欢的。”在收获了12家境外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后,夏雨菲说,转入出国班真是无比正确的选择。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