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深圳人辗转追寻18载 挖掘一段被湮没的抗战秘史

来源:晶报
2017-07-07 09:34:00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这位深圳人辗转追寻18载 挖掘一段被湮没的抗战秘史

这位深圳人辗转追寻18载 挖掘一段被湮没的抗战秘史

胡锐颖发现,蔡力行曾在《东南日报》浙江金华总社任主笔,后来担任报社驻福建永安特派员兼办事处主任。”  据国民政府福建省赈济会编印的《福建赈济》不完全统计,1943年11月4日的永安大轰炸,造成中国平民死亡209人。

这位深圳人辗转追寻18载 挖掘一段被湮没的抗战秘史

  永安城俯瞰

这位深圳人辗转追寻18载 挖掘一段被湮没的抗战秘史

  胡锐颖与著名作家赵家欣(时年98岁)于福州合影。

永安,一座英雄而悲情的城市

永安,这座城市今天或许不是那么有名。但是在抗战时期,随着沿海地区战事激烈,1938年国民政府福建省主席陈仪决定将省府机关从福州迁移到永安。随着局势的发展,东南沿海地区大批军政机关、文化单位迁移到此,使得永安成为东南地区的抗战堡垒。

当时,人口只有3万多的永安,云集了大小专业出版社近30家,编辑单位近20个,新闻通讯机构4家,文化学术团体40余个。从四面八方来到永安的,有著名现代诗人、后来被称为台湾“诗坛三老”之一的覃子豪,木刻家萨一佛,著名战地记者、《台儿庄血战记》的作者赵家欣,教育理论家高时良(科普作家高士其的堂叔)……

其时,蔡力行先生也来到这里,担任《东南日报》永安办事处主任。“我的母亲就出生在永安”,胡锐颖说,他对永安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这驱使着他去探寻外祖父的足迹,以及曾经发生在这座城市的故事。

在一份1943年11月6日出版的《东南日报》上,胡锐颖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条触目惊心的标题:“永安浩劫死伤惨重灾民愈万!”内文的表述更加让人不忍猝读:“据悉敌机十六架……下午一时飞越永安市……向全城及东南市郊密集投下大小轰炸烧夷弹约一百数十枚……”永安在抗战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浩劫?这引起了胡锐颖强烈的好奇心。

“只听说过南京大屠杀,没听说过永安大轰炸!”

胡锐颖从能够接触到的每一份史料中寻找永安大轰炸的蛛丝马迹。终于,他找到了永安大轰炸的亲历者和受害者、浙江外国语大学退休副教授高熊飞。

生于1939年的高熊飞,当时跟随任职于福建省政府的父亲高文达生活在永安,与蔡力行一家相熟。1943年11月4日,在日本军机实施的永安大轰炸中,一颗约500磅重的炸弹在距离他家四五米远的地方爆炸,一块崩裂的弹片,将高熊飞和母亲邵铸华的右臂当场削断。

在和高熊飞的交谈中,后者的一段经历深深地刺激了胡锐颖。“上世纪70年代开始,高老师就开始搜集证据,准备向日本政府进行民间索赔,到一个政府部门反映情况时,一位女干部问他,你到底受了什么伤害,高老师说:‘我是永安大轰炸的受害者’。那位女同志说:‘我也是读过历史书的,只听说过南京大屠杀,没听说过永安大轰炸!’”

“他(高熊飞)的这段遭遇,激发了我想进一步还原‘永安浩劫’这段历史的紧迫感。”胡锐颖说。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