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朗读:
市政协委员、香港海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云海清在书面发言中,针对老工业区和旧城区改造,建议适当减少商业功能建筑的审批,加大城市更新与管治力度,为深圳未来发展腾出空间。
原标题:政协委员为破解土地资源紧缺支招
做好盘活文章“寸土”变“万金”
深圳新闻网讯 深圳土地资源紧缺,如何盘活现有资源用好每一寸土地,在26日举行的市政协六届十二次常委会“壮大实体经济”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纷纷“支招”,力求把“寸土寸金”变成“寸土万金”。
发展创新街区,人才住房以租为主
市政协常委、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总裁郁亮作题为《发展创新街区,服务科技、产业创新城建设》的发言。
郁亮说,创新的生态系统,既包括招牌大企业,也需要小、快、灵的公司。事实上,高科技大企业后期的发展,大多是通过并购小微创新企业推动的。而小微创业者的办公空间完全依赖外部配套,且不能成本过高。硅谷目前集中了科技巨头总部,留给小企业的空间不多,创业公司已经开始向旧金山迁徙。2015年,旧金山吸引的风投资金规模已超过了硅谷。硅谷的发展趋势引起了郁亮的关注。
深圳主要科创基地南山区同样正面临地价、房价高企,交通拥堵等问题。据市规土委数据显示,目前其商品房成交均价约9万元/平方米,商办用地楼面均价达1.9万元/平方米。小微企业创业成本过高,城市对创新人才吸引力下降,亟需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近年来美国波士顿、西雅图、纽约等城市涌现出一种被称为“创新街区”的新发展模式,在吸引小微创新项目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波士顿的“麻州挑战”创业加速器2010年以来已加速845个项目,获得后续投资11亿美元。
“万科进行过多次考察,希望能将这一模式引入深圳,服务城市发展需求。”郁亮说,根据研究,深圳发展创新街区面临的困难不少。
最主要的是深圳缺乏低成本、连片的土地供给。创新街区规模小于一般的开发园区,占地面积一般在1-4平方公里左右。但即便如此,在寸土寸金的深圳,目前市场上也较难找到这样规模的连片土地。即使有,价格也极为昂贵。
创新街区普遍实行居住、办公和商业混合用途,综合开发,统一规划、建设和运营。
郁亮建议深圳将发展创新街区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安排土地进行试点。比如,允许将一些旧工业区、仓储区、已批未建工业用地变更用途,用作创新街区建设,可优先从国有企业自有土地中进行安排。
郁亮还建议,利用特区优势,对土地供给制度进行创新。发展土地混合利用,允许将不同用途土地整体打包,协议出让给同一开发主体,实现公共设施、住房、产业、商业开发一体化。创新街区中居住部分应尽量建设人才住房。人才住房面向小微企业员工定向供应,以租为主,租金按市场价格制定,不得交易。
产业园区功能老化配套缺失需要整顿盘活
市政协常委、深圳市梵思诺时尚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雄认为,我市现在已是寸土寸金,全市现有各类大小产业园区3500多个,有相当部分功能老化配套缺失。如何整顿盘活产业园,优化提升产业园区及所在区域的资源,是一个重要课题。
深圳的产业园不少,但因为分散导致效益发挥受限。比如,时尚服饰产业类在福田区天安数码城、龙华区大浪时尚创意城、南山区外贸服装批发集散地、光明内衣基地等;家具行业分布在龙岗、横岗、坪山、光明等区域。各集散地分散,联系互动不方便,各区为吸引企业入驻各施招商引资政策,加剧竞争,容易造成重叠配置,浪费资源。
陈国雄委员建议,市委市政府整体考虑各区产业布局侧重点与产业发展前景,按各区的自身情况和优势,出台“深圳市区产业建设指导意见”。
对现有园区,陈国雄委员建议进行全面摸查、调研全市产业园状况,挖掘产业用地潜力,同时利用现有工业建筑进行产业置换、功能置换、城市更新等方式开展置换与整治更新以提升片区产业配套功能,盘活旧产业园区资源。
旧城改造适当减少商业体量审批
市政协委员、香港海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云海清在书面发言中,针对老工业区和旧城区改造,建议适当减少商业功能建筑的审批,加大城市更新与管治力度,为深圳未来发展腾出空间。旧城区改造的主要三个功能为住宅、商业、公寓,目前商业体量明显偏多。云海清委员认为,区域内商业体量出现过剩,加上商业的开发难度以及电子商务的冲击,过多持有商业只会增加资产风险。
市政协“壮大实体经济”调研组提出,城市更新加大“工改工”力度,推动以生产、研发为主的“工改工”,杜绝一切名义上“工改工”,但在操作上改变功能的做法,希望相关部门加大管控力度。(记者彭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