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调研实体经济“1+8”报告获经济学家赞有份量

作者:张玲 来源:深圳新闻网
2017-07-27 17:45:00
分享

7月26日结束的深圳市政协“壮大深圳实体经济”专题协商会,给深圳经济做了一次大范围深入的摸底,并开出详细的解决方案,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专题协商会上提交“1+8”调研报告获得了经济学家厉以宁和周其仁的点赞。

深圳新闻网7月27日讯(记者 张玲 实习生 林敏儿)7月26日结束的深圳市政协“壮大深圳实体经济”专题协商会,给深圳经济做了一次大范围深入的摸底,并开出详细的解决方案,提出未来发展建议。专题协商会上提交“1+8”调研报告获得了经济学家厉以宁和周其仁的点赞,赞其“有分量、有远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也高度评价深圳市政协组织的此次调研,称其为全国各地提供了“深圳经验”。

深圳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从今年年初开始,深圳市政协委员开展了持续四个多月的大调研,以细分行业和实体经济外部环境为切入点,将调研细化为8个方向,即先进制造业、时尚创意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金融支持、深港融合和政府服务,并相应成立了8个调研组。各区政协也结合本区产业结构特点,组织区政协委员参与了调研。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区两级政协委员共有268人参与了本次调研,先后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50多场,其中绝大多数座谈会参加人数在40人以上,参会人次达到1800多人次。各调研组不仅分别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各类企业召开座谈会,还同时深入部分企业开展重点调研。

本次调研最终形成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深圳实体经济重点调研报告》1个总报告和8个分报告(简称“1+8”调研报告),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壮大深圳实体经济的“五十条”建议。总报告全本约10万余字,简本约1万余字;8个分报告累计约15万余字。此外,还汇编了66名政协委员的书面发言材料约16万余字。

“1+8”的调研报告得到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和周其仁教授的充分肯定。厉以宁教授手书约2000字的评语,指出:“这两本报告集写得很好,结合深圳的实际,对深圳的实体经济的壮大作了深度的概括,站得高,看得远,符合深圳实情,很有远见,是两本有分量的报告集,可喜可贺。”并对报告内容提出了详细的修改建议。

周其仁教授专函表示:“整体印象是份非常翔实的调查,看得出下了极大功夫,也只有政协这样跨界别的组织,才能如此多侧面、多角度梳理问题,提出旨在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同时也对报告内容提出了修改建议。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也发来专函,指出:“从调研形成的1个总报告和8个分报告来看,以深圳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为主体的调研组,问题分析深刻,研究论证充分,建议具体可行,既是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积极实践,也是拓展政协调研议政方式方法的有益探索,同时为各地政协经济委员会提供了学习的‘深圳经验’”。

【经济学界及有关部门点评】

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深圳市政协办公厅、深圳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寄来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深圳实体经济重点调研总报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深圳实体经济重点调研分报告集(八篇)》均已读完。总的看法是:这两本报告集写得很好,结合深圳的实际,对深圳的实体经济的壮大作了深度的概括,站得高,看得远,符合深圳实情,很有远见,是两本有分量的报告集,可喜可贺。

为了使报告中研究的问题进一步深化,特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仅供参考:第一、深圳实体经济面临的新阶段、新使命、新挑战中,究竟什么是最重要、最紧迫?

这是总报告中第37页至第52页(记者注:所述页码针对初稿,下同)所讨论的问题。总的来说,论述是清楚,所提到的要点也是有说服力的,但我读完以后仍感到还可深入一步。比如说,在“新阶段”一节,似乎应当突出一点,即把“体制改革”放在首位,而且体制改革不应只强调“勇于先行先试”,即应提出创造一个新体制。这可能比“迈入质量时代、转向创新驱动、迈向世界一线”更为重要。

我认为,既然深圳是经济特区,在当前的形式下,就应当从两个角度着手,考虑体制问题:一是贯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政府调节重在法治,深圳的制度创新应以法治为准绳,简政放权,推进各项改革,使深圳成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示范区。

第二、关于壮大深圳实体经济的主要思路,总的来说写的很好,但总报告第95页-第107页涉及金融创新一段,还可加强。这是因为,深圳当前在金融创新方面最急需的任务在于第96页所提到的“创新金融支持模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以及第100页所提到的“借助资本市场优势、提升国际金融地位”。我认为,只要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对深圳经济发展前景才会有更有利的变化,建议在第100页再充实一些。

第三、关于深圳的人才引进政策(总报告第72页-76页),还可以再细化,因为这个任务很迫切。我本来以为在分报告集中会有人才战略的专题分报告,但没有。看来,这个专题(人才引进和就地培养)可以继续调研,写成一个分报告。我的设想是:深圳人才战略大体上可以包括四个内容:

一是办好现有的深圳高等学校,如何从国内国外招聘有造诣的人才,并增加学校经营。

二是鼓励国内和香港或世界其他地方的著名高等学校到深圳创设分校。

三是深圳的科研机构进一步加强同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合作研究,并招收研究生,使其中有进一步培养前途的人才留在深圳工作。

四是为了留住科研人才,深圳可以在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制定规章,让他们安下心来,在深圳工作,这一措施应公开。以上看法,不知是否有助于深圳实体经济的发展,谨供参考。

周其仁(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我在中东欧访问,出来前看完报告大部分,文档太重,没带在手上。整体印象是份非常翔实的调查,看得出下了极大功夫,也只有政协这样跨界别的组织,才能如此多侧面、多角度梳理问题,提出旨在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大的意见,是对策部分略失之于细、散,作为向深圳决策层提出的报告,可考虑再聚焦一点。行前在香港参加讨论粤港澳大湾区,我在发言中引了习主席一句话,就是中国到了跟跑、并跑、领跑并重的阶段。是不是可以考虑一次统领:梳理深圳产业哪些是跟跑(大部分吧)、哪些并跑、领跑,各要确定什么样的阶段性目标,分别要采取什么政策措施?这样可能眉目清楚明了一些?

还有一些细节问题,阅读时随手记在报告上,回去再发你们。顺祝好!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

今年4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各项工作,希望广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

在广东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之际,深圳市政协以此作为统领工作的总纲,找准关乎深圳发展的重大问题,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深圳实体经济”开展专题调研,摸清摸透深圳实体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机遇和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五十条建议”。从调研形成的1个总报告和8个分报告来看,以深圳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为主体的调研组,问题分析深刻,研究论证充分,建议具体可行,既是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积极实践,也是拓展政协调研议政方式方法的有益探索,同时为各地政协经济委员会提供了学习的“深圳经验”。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