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将迈入地铁新时代 至2022年将有15条运营线路

作者:戴晓蓉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8-01-11 09:14:00
分享

昨日,深圳轨道交通四期工程全面启动,5条线路同时开工建设。至此,深圳轨道交通同期在建项目已达到 14个,同步在建里程高达275公里,标志着深圳轨道交通建设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深圳将迈入地铁新时代 至2022年将有15条运营线路

昨日上午,深圳轨道交通四期工程开工典礼在14号线四联站举行。 图为挖掘机挖出开工第一斗土。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深圳将迈入地铁新时代 至2022年将有15条运营线路

  

原标题:

深圳将迈入地铁新时代

四期工程全面开工,至2022年我市将有15条运营线路

深圳新闻网讯 昨日,深圳轨道交通四期工程全面启动,5条线路同时开工建设。至此,深圳轨道交通同期在建项目已达到 14个,同步在建里程高达275公里,标志着深圳轨道交通建设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地铁四期工程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推进城市发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大民生工程,5条线全长148.9公里、总投资约1345亿元。四期工程的开工建设,对进一步优化深圳城市空间布局,构建更加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生活圈具有深远意义。

四通八达打通城市“脉络”

深圳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包括6号线支线、12、13、14和16号线,四期开通后,将进一步打通城市区位便捷通道。

其中,6号线支线全长6.13公里,设车站4座,其中地下车站3座,高架车站1座,最高设计速度120km/h。

12号线南起南山区左炮台站,北至宝安区海上田园东站。线路全长40.54公里,采用地下敷设方式,设站33座,其中换乘站有18座,最高设计速度80km/h。

13号线起自深圳湾口岸,止于上屋北站。线路全长22.4公里,全部为地下线,线路两端均预留延伸条件。沿线设内湖全地下停车场,出入线与后海站接轨。设站16座,其中12座为换乘站,重要交通枢纽换乘站2座。本线路最高设计速度100km/h。

14号线西起福田区的岗厦北枢纽,东至坪山区沙田站,横跨福田、罗湖、龙岗、坪山四个行政区,并预留向惠州延伸条件,采用地下敷设方式,最高设计速度120km/h,线路全长50.3km,设站17座。

16号线起于龙岗区3号线大运站西侧,止于坪山区田心站。线路全长29.2公里,全线采用地下敷设方式,设站24座。最高设计速度80km/h。

据了解,地铁三期二阶段建设工程6、8、10号线及延长线共计126公里线路也正在火热建设中,部分线路比原计划提前完成既定节点目标,目前各线均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计划2020年陆续建成通车。而四期工程也将力争于2022年竣工,届时,深圳将形成15条运营线路、总长约57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

地铁建设对标国际先进技术

据深圳地铁集团介绍,结合四期线路部分区间工程,深圳地铁将首次采用双模盾构修建区间隧道,采用双模盾构机,既增加了线路坡度的灵活性,又减少了地面工作井的设置,从而减少工程造价,方便后期运营。双模盾构机既适应在土层中掘进,又适应在岩质地层中掘进,是一种适应性更广的机械化施工方式。同时可丰富地铁区间隧道设计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宝贵的工程经验。在轨道方面,四期工程将采用减振及减振降噪一体化设计技术,进一步减小地铁运行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地铁列车技术方面,对标发达国家地铁线路,四期工程拟采用全自动运行系统(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 简称FAO)。FAO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此项技术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国际差距较大,但轨道交通建设是百年工程,深圳地铁在迎来四期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将全面推行自主化的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研究和实施,有信心建设高水平的FAO系统,此乃深圳市轨道交通的首次应用。

车站设计注入城市人文特色

在车站设计方面,深圳地铁四期将注重文化融入,实现地铁与周边建筑景观、人文景观的和谐发展,打造人文地铁、绿色地铁。

地铁14号线沿线的清水河车站将结合罗湖区城市更新项目,统筹考虑整个片区发展,利用地铁车站上部空间与地块建筑完美融合,建成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多功能复合的城市客厅,提供有复合价值的城市公共空间,实现轨道周边用地开发价值最大化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地铁16号线选择了大运北、龙平、双龙、文化中心、坪山围、田头站等6座车站进行特色设计。其中大运北、田头站,贴合文化氛围,创新站型采用无柱拱顶车站;龙平站,利用规划公园用地,结合环境及规划打造园林车站;双龙站,将轨道交通车站与公交非机动车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整合;文化中心站、坪山围站,地铁和周边城市的无缝衔接,实现站城一体化。

此外,为充分考虑市民乘车的便利性,车站的出入口、车站站厅至站台均计划设置双向扶梯并保证每个车站道路两侧均设置垂直电梯,以保证老年乘客和拖拽行李的旅客更方便、安全搭乘地铁。(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武起民)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