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岭南韵,铮铮海防魂——大鹏所城的前世今生

1700年前的晋朝永嘉之乱,深圳爆发了一次移民高峰,为躲避战乱,一些北方大族南迁深圳;宋末,为躲避战乱,也有很多家族举族南迁深圳。大鹏所城南门街内,有一座清代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群,这便是赖恩爵将军第。

悠悠岭南韵,铮铮海防魂——大鹏所城的前世今生

来源: 深圳新闻网
2023-08-02 11: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七月暑期已至,人们渴望远离城市的喧嚣,踏上一段属于自己的旅程。在大鹏半岛,古韵悠扬的大鹏所城,在这片山海之间静静守护着历史的记忆。穿越历史的尘埃,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眺望“鹏城”深圳的前世今生:抗倭护国,尽显波澜壮阔;海战硝烟,见证百年荣辱。悠悠六百年沧桑岁月,海防文化、建筑文化、非遗文化在这里交融。

“沿海所城,大鹏为最”

众所周知,大鹏所城是深圳“鹏城”别名的源头。实际上,深圳称“鹏城”还有另一层含义,深圳的移民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鲲鹏传说,传说鹏鸟飞到了南溟化身成为大鹏半岛,所以深圳被称为“鹏城”。

1700年前的晋朝永嘉之乱,深圳爆发了一次移民高峰,为躲避战乱,一些北方大族南迁深圳;宋末,为躲避战乱,也有很多家族举族南迁深圳。明朝,朝廷在深圳建了两座城:大鹏所城和南头古城,安置军士及随迁家属。

大鹏所城,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占地约10万㎡。明朝建立初期,两广地区仍属元朝余疆,加之倭寇祸患多发,明太祖朱元璋派征南将军廖永忠和何真平定广东,并在广东境内设置“卫”“所”,守护沿海要冲。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广州左卫千户张斌奉命开筑大鹏所城。

作为一座军事堡垒,防御是第一要素,大鹏所城凹字形的城门、券型门洞和两横一竖交错的排列的城墙石砖,城内左营署、参将府、守备署等建筑,无不彰显着攻防兼备理念。所城实行军士屯田制度,士兵来自天南地北,携带家属共有两三千人居住,生活方式和习惯各不相同,官兵之间语言庞杂,形成一个小社会,日久天长,逐渐形成一种带有粤语、客家语成分的军营方言——大鹏军语。

地处亚热带海滨,大鹏年受台风和暑热的侵袭,因此也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样式。大鹏所城民居的瓦片,弧度和曲率比一般瓦片更大,其目的就是防风;此外,大鹏所城内遍布18个丁字巷,以此来导风,强风通而不达,避免大风危害房屋和居民。

建成600多年来,大鹏所城没有发生过一次水灾,这离不开其科学的排水系统——城内房屋依着原来的地貌高低而建,中间高,四边低,北边高,南边低,使雨水可以往四周散水,城内终年不积水,这种设计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朴素呈现。

“中国沿海有100多座所城,连成了一条‘海上长城’。”大鹏新区博物馆副馆长黄文德说,他曾经从厦门一路走访到湛江,考察了所有沿海所城,其中保存最完整的就是大鹏所城。清代《新安县志》有“沿海所城,大鹏为最”的评价,所言不虚。

黄文德还透露了一个有趣小细节:“考古发现,古城南墙外有一处明代码头,靠近所城的土地,在200年前都是海水。”岁月流逝,沧海桑田,而古城依旧屹立,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英雄之城

大鹏所城是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明清两代,从这里前后走出十几位将军。抗日战争时期,大鹏人民同仇敌忾,英勇抗敌,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赖家“三代五将”的故事。从清朝嘉庆到道光年间,赖家三代出了五位将军,大鹏人把赖氏家族同鼎鼎大名杨家将相提并论,称“大宋杨家将,大清赖家军”。清代振威将军赖恩爵便是“赖家军”的杰出代表,他参与并指挥的“九龙海战”是一次反抗英国殖民者的著名战斗,吹响了中国近代史上反帝反侵略的号角,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

大鹏所城南门街内,有一座清代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群,这便是赖恩爵将军第。一入将军第,四周高筑围墙,院落规模宏大,拥有数十栋屋宇、厅、房、井、廊、院等,牌匾众多,大门上横额为道光皇帝御题的“振威将军第”匾,足见这座宅邸的辉煌往事。

抗战时期,赖恩爵将军第西座化身“东江纵队青年干部训练班”,保家卫国,延续英雄气魄。训练班朝气蓬勃,大量进步青年来到大鹏参加青干班学习并加入东江纵队,学员们过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事化生活,为抗日斗争注入新生力量。

除“振威将军第”外,大鹏所城中还分布着11座明清两代“将军第”,共计21处全国重点文物建筑、11处遗址,这些古建筑经历了战火的蹂躏和岁月的侵蚀,如今正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见证,诉说着大鹏所城的往事与新生。

古城新生

大鹏所城自建成以来,经历多次战火,几经修葺。两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占领香港及九龙半岛,清政府调走了驻军,大鹏所城结束了它的海防使命。

此后直到民国年间,曾经守城军士的后裔依然所城世代居住,烽火硝烟褪去,生活回归淳朴。改革开放后,深圳开始腾飞,大鹏所城似乎淡出人们的视野,尽管年久失修,但仍雄立一方,傲视大海。

其实,深圳始终没有忘记大鹏所城这处历史文化之源。1981年,秉承“经济建设固然重要,文物保护更不可忽视”理念,深圳开始了第一次文物普查,对大鹏所城文物古迹进行全面调查;1984年,深圳拨款二十万元,修缮了大鹏所城南门和东门,让这座古老城池重现往日风采。

2001年,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国家级的珍贵文化遗产。2003年,大鹏所城所在的鹏城社区被公布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批名村全国仅有12条村上榜,广东省也仅有两条村上榜,鹏城社区是其中之一。

2005年,大鹏所城的文物保护正式立项,标志着复古重建工程的启动。2016年10月,大鹏新区管委会与华侨城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大鹏所城旅游区的建设。双方秉持“保护为主、活化利用、综合提升”的思路,致力于保护和活化利用大鹏所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大鹏所城重新焕发光彩,巷陌纵横,编织出文旅融合发展新蓝图。

如今,大鹏所城内的许多古建筑已华丽转身,创新业态,化身为传统与时尚并存的网红文化街区,传统与时尚并存的店铺随处可见,既充满生活气息,又能与建筑的古朴风格相映成趣,营造出浓浓的海防历史、滨海客家文化及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氛围。

大鹏新区还综合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遗+文创”为思路,举办非遗文创市集;打造“非遗+演艺”作品、国粹戏曲表演、将军巡游演出等国潮文化节;推出春节庙会、中秋雅集以及常态化非遗展演等活动方式,将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

2023年6月28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认定大鹏所城等9家单位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这既是对大鹏所城文物保护、文化产业建设成绩的肯定,也为大鹏所城文旅融合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今后,大鹏新区将继续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思路,积极引进各类特色品牌,丰富旅游、文化、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各类业态,全力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审核:林兰苹

编辑:姚丹

( 田志强)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