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发布全国首个无障碍城市指数​

深圳大学发布全国首个无障碍城市指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16 19: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 年 5 月 15 日,正值第十四个 “全球无障碍宣传日”,深圳大学正式推出全国首个 “无障碍城市指数”,并与广州悦尔公益基金会、华住集团签订 “无障碍酒店” 测评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发布了深圳公园、商场无障碍测评(第一轮)报告。​

众多重要嘉宾出席了本次发布会,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志愿助残协会会长吕世明,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裴蕾,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陈海龙等政府部门领导,以及来自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代表,还有残障人士代表等共计 100 余人。为发布会致辞,副校长李永华主持。​

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表示,无障碍城市指数作为深圳大学研究团队的重要成果,其发布不仅体现了学校积极服务社会,更是深圳市在无障碍城市建设进程中迈出的关键一步。深圳大学将以此为新起点,携手各方,借助 “无障碍城市指数” 推动中国特色无障碍城市建设,营造更包容、友好的社会环境。​

深圳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基地)执行主任、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周林刚教授在发布 “无障碍城市指数”时指出,“无障碍” 的核心是 “通达(accessibility)” 理念,与全体社会成员紧密相关。未来,基地计划将该指数推广至第十五届全运会和残特奥运省执委会,联合多部门对无障碍改造优秀场馆进行测评表彰,并研制细化一系列可落地的无障碍行业及场景标准,涵盖高铁站、机场、酒店等重点场景,大力推进无障碍测评与建设工作。​

据了解,无障碍城市指数是深圳大学相关研究中心(基地)的重要成果,为无障碍城市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该指数包含制度保障、行动及产出、成效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细分为制度建设引领度、政府部门投入度等 10 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又下设若干操作性三级指标,总计 39 个具体指标。其设计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为基础,全面落实法律在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社会服务三个维度对无障碍的要求和标准。

​发布会现场还展示了《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实施成果。该《条例》于2021年9月实施,是国内首部无障碍城市建设地方立法,从城市发展全视角出发,首次提出无障碍城市理念,将适用对象扩大到残疾人、老年人等有需要者,为深圳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此外,广州悦尔公益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蔡静雯发布了深圳公园、商场无障碍测评(第一轮)报告。该基金会 “悦尔益见” 项目采用公众测评模式,组建多障别及健全者测评团队,对深圳 18 个商场和 8 个公园开展 30 余场测评活动。报告显示,商场排名前三的是中洲湾 C Future City、KK TIME、上梅林卓悦汇;公园排名前三的是月亮湾公园、莲花山公园、人才公园。该项目通过实地测评与成果发布,推动了无障碍理念传播与环境建设。​

发布会上的另一大亮点是,深圳大学、广州悦尔公益基金会、华住集团签署 “无障碍酒店” 测评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华住集团副总裁邓苗表示,集团将牵头制定全国首个无障碍酒店行业标准,通过标准化建设、公益创新和产学研联动,推动酒店行业向全龄友好包容方向发展,并计划联合发起无障碍酒店倡议,吸引更多伙伴参与。​

全国人大常委委员、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指出,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多方持续努力,无障碍城市指数研发对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具有引领作用,是从理论到实践推动法治建设的重要体现,该指数也是无障碍环境建设及相关工作的有效工具。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认为,“无障碍城市指数” 的发布及后续工作,对落实无障碍法规、推进城市现代化和社会文明进步意义重大。​

在发布会的研讨环节,清华大学无障碍研究院院长邵磊教授等学者围绕 “无障碍城市指数如何落地” 展开讨论,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同时,来自各界的代表还就 “无障碍城市指数” 测评落地进行了热烈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出行・礼帽专车为有需要的参会嘉宾提供了无障碍专车接送服务。据悉,曹操出行已在全国多地投放超 1000 台无障碍专车,服务市民超 500 万人次。​

本次无障碍城市指数发布会由深圳大学多个学院和研究中心,以及广州悦尔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等单位提供支持。未来,深圳大学将围绕无障碍城市指数落地,编制机场、高铁站等系列无障碍应用场景具体测评标准,切实推动无障碍城市标准的落地实施,助力打造更加美好的无障碍城市环境。(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王旭)​

【责任编辑:程慧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