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晚,《古韵新声・中国诗词作品音乐会》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境山剧场启幕。值“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这场音乐会以诗词为脉络、旋律为桥梁,串联起从唐宋诗词到现代文学的千年文脉,通过多元艺术表达形式,为鹏城观众献上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文化盛宴。
该活动由深圳市声乐协会及深圳市公共文化促进会共同主办。民盟深圳市委、光明区政协、招商局集团等单位领导与文化界人士莅临现场观赏演出。
据导赏人崔宇介绍,《古韵新声》系列音乐会自去年推出以来,已走进 10 余所高校与社区,此次剧场演出更以“诗乐互文”为核心,通过混声合唱、独唱、民乐重奏等多种形式激活经典文本。
本场演出精选了 16 首诗词改编作品,以深圳本土合唱团“深中街十八号合唱团”演唱的《青玉案・元夕》开场,通过合唱声部的和声层叠与节奏变幻再现元宵夜的盛世图景。随后,青年女高音舒淞靖演绎《秋风词》,将李白诗中的孤寂与相思演绎得凄美动人;男中音廖杰演唱《明月几时有》,以苏轼的哲思与豁达为基调,将个体情怀升华为天地共情,深邃悠远,令人动容。同时,还有荷风筝乐团的古筝重奏《茉莉芬芳》,以及四象琵琶乐团的《龙船》与《梦入江南》。最后以毛泽东的两首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及《沁园春・雪》结束。
返场曲目《我和我的祖国》由全体演职人员共同演唱,观众起立合唱,现场热烈庄重,情感真挚动人,将整晚演出推向高潮,也为建党节献上最动人的颂歌。
据悉,《古韵新声》系列音乐会将持续推动艺术惠民工程走深走实,通过进校园、入社区、上云端等多元形式,覆盖更广泛人群。借助浸润式、互动化、年轻态的传播方式,让典籍里的文字以音乐为载体,走进更多市民的生活,使其在感受美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全力打造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深圳样本。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李文芳│陈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