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深圳大学召开首届文科大会,启动“改革开放研究”,发布“五个一”专项计划,推出《深圳大学关于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实施方案(2026—2030年)》。大会以“凝心聚力,争创一流,开创深大文科繁荣发展新局面”为主题,聚焦文科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深大特色、深圳特质的文科学术体系。
厚积薄发 夯实文科建设根基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李宜航在致辞中表示,世界一流名校无不重视文科建设发展,重视文科、建设文科、发展文科,是深圳大学的传统,更是深圳大学的优势。他希望深圳大学聚焦重大战略,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强化文理交叉、文工交汇、文医交融的协同创新,持续产出前瞻性、原创性、突破性、标识性的成果,奋力蹚出一条深大特色的新文科高质量发展之路。
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在主旨报告中系统回顾了深大文科的发展历程,重点总结了“十四五”期间取得的工作成效。他指出,面对全球科技革命、人工智能对知识生产范式的颠覆,以及全国高校近两年累计撤销文科本科专业超3000个等挑战,深大文科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与耐性。
他强调,学校将着力打造以“改革开放创新”为主题、深具“中国特色+深圳特征+深大特点”的文科学科群;实施“AI+文科X”课程体系改革,与腾讯、华为合作开设特色班,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加大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青年学者引育力度,完善分层分类评价考核体系;同时依托深大智库矩阵,在港澳研究、国际传播、智慧城市治理、金融科技等领域形成标志性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
大会上,深圳大学“改革开放研究”重大专项计划正式启动。重点实施“五个一”专项工程:一个研究机构(改革开放研究院)、一个学术阵地(《改革开放研究》集刊与《中国改革开放研究》英文期刊)、一套学术文库(《中国改革开放研究文库》)、一个学术论坛(改革开放研究学术论坛)、一个数据平台(改革开放综合数据平台),旨在建设全球“中国改革开放研究”的学术中心,产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理论成果。
发布实施方案 绘制发展蓝图
深圳大学副校长巢乃鹏向大会发布了《深圳大学关于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实施方案(2026—2030年)》(实施意见稿)。他指出,深大正处于第二次创业(2012-2025)向第三次创业(2025-2049)的历史关键节点,文科发展需从“振兴”迈向“繁荣”。方案以学校“1+4+X”工程为统领,提出到2030年,构建中国特色、深圳特征、深大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若干学科在国际产生重要影响力;到2049年,稳步形成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深大风格的自主知识体系。
方案聚焦“改革、开放、创新”理念,规划实施“五个一工程”,即:一个研究机构(改革开放研究院)、一个学术阵地(《改革开放研究》集刊与《中国改革开放研究》英文期刊)、一套学术文库(《中国改革开放研究文库》)、一个学术论坛(改革开放研究学术论坛)、一个数据平台(改革开放综合数据平台)。
同时,方案明确加快交叉学科突破,聚焦智慧城市治理、人工智能+脑科学+语言认知、数据流通与确权,打造“AI赋能文科、文科赋值AI”的双循环新格局;强化特色学科方向,在金融科技、计算传播、港澳研究、国际传播等领域形成优势;完善“深大版LLMs社会仿真模拟平台”,推动AI全面赋能文科创新发展。
广纳群智 共绘发展蓝图
大会期间,与会人员围绕学校文科发展工作报告和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实施方案,重点围绕文科定位、发展思路和举措等核心议题展开交流。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对深大文科未来发展提出六点希望,包括要实现文科跨越发展,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在交叉汇聚领域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要加强人才引育工作,稳步形成外部引进和自主培育良性结合的人才生态;并要做好顶层设计谋划。
(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高欣 陈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