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中乐团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系统培训助力中乐人才传承创新

香港城市中乐团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系统培训助力中乐人才传承创新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8 09: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8月5日,由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香港城市中乐团主办的《百年中乐——民族器乐演奏人才培训》项目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开班。作为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以来首个由港澳中乐艺术团体牵头的高端人才培养项目,该计划汇聚新中国第三代中乐名家,将通过为期半年的系统性培训,培养兼具演奏实力与文化传承使命的高水平艺术人才。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创院院长叶小钢,本项目总策划、香港城市中乐团艺术总监程秀荣,香港立法会议员郭玲丽等主礼嘉宾,与文化艺术界、新闻界代表及全体学员、导师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叶小钢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民族器乐及经典曲目是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核心载体,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始终记录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情感智慧。培养兼具高水准演奏能力与教学能力的传承者,既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程秀荣强调:“民族器乐的传承发展,关键在于演奏及教育人才的培养。本项目汇集一批新中国第三代中乐演奏家及教育家,大多直接师承于新中国第一代及第二代中乐大师,目下正步入古稀之年,我们深感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使命及责任。本项目的初衷,旨在唤起社会对民乐经典作品的关注,传承那些久违的音乐神韵及特殊技艺。”

据悉,该项目将对来自全国20个城市(包括港台地区)的30位青年演奏家进行“面授+实践+采风”的全面教学,让经典中乐薪火相传。其中,集中培训将在2025年8月和2026年1月分两期进行,包括60课时理论课,192课时实践课,以及2次采风考察。理论课主要围绕百年中乐的发展轨迹、代表人物的艺术与人生、民族器乐作品创作及演绎等诸多方面来展开, 实践课包含四类乐器(二胡,笛子,古筝,阮)和民族室内乐经典作品的研习。这些课程有不同的专业侧重,旨在打通专业壁垒,拓展学员的艺术眼界,做到融会贯通,构建更丰富更全面的民族音乐审美品味。

据介绍,本次培训项目除集中授课外,还加入了线上持续指导的模式,这是培训中乐专业人才的崭新尝试。在两期集中培训间隔的4个月中,学员们和导师们将保持定期的线上专业辅导和实践探讨,鼓励学员学以致用,在各自的城市把本项目所学付诸舞台实践,使经典中乐名曲之精髓在全国范围传播、发扬光大。另外,作为项目研讨和教学实践的附带成果,项目还将对部分现存出版乐谱进行勘误,为今后的器乐演奏及教学提供依据。

该项目两次采⻛的地点经过精心选择和策划,在百年中乐发源地上海和江苏探寻刘天华、华彦钧、闵惠芬等中乐泰斗的艺术足迹,以及中乐发展的重要历程,还将与当地音乐界同行进行演奏与学术交流等活动。

除此之外,该项目还将举行6场公开音乐会,包括开幕交流演奏会、4场成果展示专场汇报音乐会及大型总结音乐会,涵盖独奏、齐奏、重奏、协奏、室内乐、民族管弦乐合奏等多种形式。

香港城市中乐团成立于1994年,始终致力于发扬中国文化,推动香港中乐发展及促进与海内外音乐界的交流。2023年乐团荣获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在粤港澳大湾区展开巡演。(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李文芳│陈炀)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