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深圳实践:30年对口扶贫地区面积达116个“深圳”

脱贫攻坚的深圳实践:30年对口扶贫地区面积达116个“深圳”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9-21 09: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19日,在第八届中国慈展会上,由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公室主办,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承办的“脱贫攻坚的深圳力量:第三届深圳经济特区扶贫实践交流分享会”顺利举行。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副司长马英、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慈善事业(综合)发展处处长张有为、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黄强等领导出席致辞。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主任刘卫翔介绍脱贫攻坚的深圳实践。

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副司长马英在会议中指出,脱贫攻坚以来,深圳主动担责、高位推进,对口帮扶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对口帮扶工作政治站位高、工作机制活、用心用情帮。同时,马英建议,决胜脱贫攻坚要在聚焦脱贫攻坚重点任务上下功夫、在抓好产业扶贫上下功夫、在勇于探索东西部协作新机制上下功夫。

今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同时也是深圳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第30个年头。从1990年起,深圳对口扶贫地区涉及到全国9省、54个县市区。对口地区面积相当于116个“深圳”。30年来,深圳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超过419亿元,实施项目超过4万个,重点投入了一批产业帮扶、民生帮扶项目,有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帮助194.36万人脱贫奔小康。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主任刘卫翔总结深圳30年的帮扶,坚持当地所需、深圳所能;坚持短期见成效、长期可持续;坚持扶贫不图名、帮扶不添乱、实干见真情;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合作共赢。

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杨春生介绍, 2014年开始,深圳援疆工作聚焦“一市一县”,累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46亿元,组织实施各类项目206个,在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卫生帮扶、社会帮扶等各领域精准发力。杨春生表示,未来将更加充分发挥深圳优势,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协同推进受援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深圳各界扶贫代表围绕八个话题“对口帮扶”“教育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科技扶贫”“文旅扶贫”“消费扶贫”分别展开主题演讲,交流分享对口扶贫协作的新思路,展示脱贫攻坚的“圳力量”。

中广核集团开展的教育扶贫项目“白鹭班”坚持教育扶贫结合扶志、扶智,深圳市华强公益基金会的“小蜗牛圆梦童声计划”持续帮助听障患儿恢复听力,融入主流教育;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运用金融科技赋能,深化产业扶贫,将扶贫理念注入金融活水;深圳能源集团聚焦产业扶贫,依托新能源项目全国布局,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将新能源产业扶贫拓展到新疆、甘肃、广西和吉林等多个省市自治区;平安银行着力“乡村振兴”,通过融智、品牌、科技三大赋能,推动综合金融与三农场景两者的有机结合,打造集政、企、农、银、保、研于一体的产业振兴共建平台;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利用互联网产品和技术,打造公益型的技术和产品,探索互联网+公益模式;华侨城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创新实践"文旅融合+美丽乡村""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模式,以"文旅扶贫"打通从"脱贫"到"发展"的幸福路;本来生活通过资源整合,建立农产品品牌赋能平台,联合帮扶机构的力量,探索出“电商+合作社+农户”联动模式。(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