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举办的新时代城市生命体理论研究研讨会日前在深圳举办。30余位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会议形式,共同探索深圳“城市生命体”的内在成长规律,总结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经验,以及如何推动深圳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
在研讨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党委书记吴德林教授介绍了新时代城市生命体理论研究的策划背景和研究意义。吴德林表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时刻,开展新时代城市生命体理论研究重大课题攻关,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教授、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曹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经济学科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邱海平在研讨会上分别做了主旨发言。
高培勇表示,新时代的城市发展、新时代的城市建设,应立足于新时代、新阶段,以系统的新时代、新阶段的理念和战略来破解新时代、新阶段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问题。研究新时代城市生命体理论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层面去全方位、多角度审视和思考。
曹立认为,新时代城市生命体理论研究要着重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治理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怎样治理城市?”等方面进行深度思考,为新时代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邱海平提出,认识城市有机体一定要具有广阔的视野,要充分认识到城市与环境的有机联系,回归到生命体这个范畴本来的含义以及它独特的价值中去探寻。
在专题研讨阶段,与会专家从选题意义、切入角度、写作方向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新时代城市生命体理论研究的理论价值。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周文教授认为,课题研究应努力揭示出深圳40年发展背后的理论化逻辑,为后发城市提供样本。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周珂教授提出,中国的城市化研究应树立问题导向,注意避免西方的城市病。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罗思提出,树立新时代城市发展理念应着重做到“四个避免”,避免盲目骄傲的情绪,多维度审视一座城市的竞争力;避免盲目求大的思路,量力而为地开展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避免万年太平的思维,注重提升城市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盲目乐观的倾向,居安思危应对城市潜在风险。
哈工大(深圳)计算机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叶允明教授从智慧城市建设的角度对“新时代城市生命体”理论进行了解读。叶允明认为,课题研究在做好理论论证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从深圳“两区”建设的实践应用和示范层面去验证理论,实现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哈工大(深圳)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金文标教授指出,城市环境是一座城市的门面,此前深圳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今后应更加注重环境文化建设,将深圳“帅气、勇气、大气”的改革开放先行者气质融入到环境生态中,新时代城市生命体课题研究也应树立这一导向。哈工大(深圳)建筑学院党委书记马航教授结合自身的城乡中心和乡村规划经验,建议课题研究要注重提取深圳“两区”建设中儿童友好型城市、养老社区服务等以人为本的发展案例,展现出深圳“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风貌。
此外,在研讨会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志教授还整体介绍了新时代城市生命体理论的“硬核”及其基本架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贾点点博士做了关于“国内外世界城市理论与划分城市等级标准研究现状”的主题报告。
为使专家更加深入地了解深圳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哈工大(深圳)还组织与会专家赴华为公司坂田基地和华为东莞欧洲小镇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调研认识华为企业的发展情况、产品研发和智慧城市建设、云数据中心网络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专家们对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状况和运行模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与会专家们表示,本次研讨会多角度分析阐释了关于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重要特征,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对深圳经济特区40年建设经验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杨阳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