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今日正式进入党代会时间。
4月27日上午,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大幕拉开,王伟中同志代表中共深圳六届市委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对深圳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作出全面回顾总结,对深圳今后5年的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释放出事关深圳未来发展的诸多重大讯息。
党代会的召开是地方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事、喜事,而第七次党代会召开时的深圳,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窗口期、发展黄金期——
这些年深圳多次迎来高光时刻,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战略相继落地,特别是去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深圳新时代历史使命。
而未来5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和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完成首个阶段目标的关键时间段,是深圳分“三个五年”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个5年”。
2021年也是一个特别年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两个一百年”目标交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环境,面对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深圳必须科学研判当下“时”与“势”,审时度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开启全新5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格外引人关注。刚刚新鲜出炉的党代会报告,通篇展现出深圳以新担当新作为奔向新五年的精气神。
报告全文分为十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总结深圳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第二部分则提出了未来5年奋斗目标,是未来5年工作的总纲领;第三至十二部分,则一一对应了去年底市委全会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市委“1+10+10”工作安排中的第一个“10”,也就是深圳“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需要持续推进的中期“施工图”。
尽管深圳未来5年的总目标早已锚定——奋力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但小政读完报告后发现,在各项工作安排部署中仍有很多新理念新思路新提法,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
“五个历史性跨越”的
精彩篇章
站在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召开的历史节点回望,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圳的发展历经了不平凡的时期——
这些年,深圳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实现大跨越,城市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实现大跃升,经济社会发展爬坡跃槛、每年一“跳级”,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的成就;
这些年,深圳顶压前行、高位求进,努力体现“大的样子”、展现“强的水平”,始终以“尖兵”姿态走在时代最前列、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这些年,深圳历经改革开放40年、经济特区建立40年等多次高光时刻,成为肩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使命的“多重国家战略交汇之地”,迎来历史上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发展黄金期;
这些年,每一个深圳人都全力以赴、埋头苦干,投身深圳改革开放发展事业大潮,汇聚起了奋进新时代的磅礴伟力,让深圳成为一座更具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
这些发展成绩,千言万语其实可以浓缩为报告中的一句话:演绎了深圳经济特区“五个历史性跨越”的精彩篇章。
“五个历史性跨越”,是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时,对深圳经济特区40年发展的重要肯定。而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几年,深圳再次用一个个突破和“率先”,诠释了“深圳速度”“深圳高度”,印证了改革开放的神奇伟力。
这些年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必然是深圳经济特区“五个历史性跨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践行“十个必须”宝贵经验的生动例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的重要篇章,也必将在深圳改革开放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个深刻阐明”
指明未来方向
今天的深圳,要建设什么样的新时代经济特区、怎样建设新时代经济特区?报告在提出未来5年总目标之前,先以“十个深刻阐明”,深入剖析了深圳经济特区新的时代使命。
报告提出,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战略定位,要求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
深刻阐明深圳等经济特区发展的宝贵经验,要求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十个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深刻阐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历史地位,指出深圳是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深刻阐明深圳新时代历史使命,要求深圳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深刻阐明深圳发展的根本方向,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而不是别的什么先行示范区,必须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深刻阐明深圳发展的工作基点和根本出路,要求深圳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谋划新时代深圳改革发展;
深刻阐明深圳发展的根本动力,赋予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这个关键一招,要求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深刻阐明新时代深圳改革发展的战略安排,提出深圳先行示范区“三个有利于”“五大战略定位”“三个阶段发展目标”“五个率先”重点任务;
深刻阐明深圳发展的政治保证,要求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
深刻阐明深圳奋进新征程的精神状态,要求发扬特区精神,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
这“十个深刻阐明”明确了新时代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四梁八柱”,为深圳建设新时代经济特区提供了根本遵循。
两个“双区”:
“双区”驱动+“双区”叠加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报告提出,当前深圳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
此前,提到深圳的“双区”建设,更多是指代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这两大国家战略互为支撑、互促互进,将充分释放“化学反应”“乘数效应”。
而此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另一个“双区”概念——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这两块“金字招牌”交相辉映,将开辟深圳发展的新境界。
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的使命一脉相承。经济特区诞生在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历史节点,深圳先行示范区擘画于“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一以贯之的是为党和国家事业开路探路的崇高使命。
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同向同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兴办经济特区、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始终不变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孜孜追求。
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的实践交融激荡。新时代深圳发展的愿景更宏伟、责任更重大,既要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又要由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全方位、全过程、高水平、高站位建设好先行示范区,一以贯之的是党中央对深圳发挥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殷切期望。
此次报告首次提出并特别强调的“双区”叠加,在很大程度上定义并创造着深圳的未来。“双区”叠加,加出的是深圳的远大前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进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澎湃动力。
五年总目标:
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未来5年,是深圳在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
报告提出深圳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是:
瞄准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战略定位持续奋斗,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这一总目标下,报告还提出了六个具体目标——
——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新经济发展国际领先,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上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
——创新能级显著提升。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一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左右,原始创新能力实现较大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
——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开放多元、兼容并蓄、创新创意、现代时尚的城市文化特质更加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城市文明程度、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建成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形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品牌;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万元,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覆盖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殷实、更安康、更舒适;
——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式,以先行示范标准推动碳达峰迈出坚实步伐,大气、水、土壤、近岸海域等环境质量持续提升,PM2.5年均浓度低于20微克/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以上,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丽。
——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城市治理的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基本形成,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能,努力成为超大型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典范。
部署工作“十项全能”
对应去年底进一步深化市委“1+10+10”工作安排中的第一个“10”,也就是深圳“十四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需要持续推进的中期“施工图”,报告提出了十项重点工作安排,系统部署了“怎么干”的问题,是深圳从“单项冠军”迈向“全能冠军”的具体实现路径:
——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上率先示范,为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争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核心引擎的作为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
——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牵引战略战役性改革,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一条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子
——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城市示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城市文明典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
——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先锋
未来产业和新支柱产业
加快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深圳力量,将是贯穿深圳未来发展的一条主线。如何为全国全省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有力支撑?报告提出要争当“四个先行示范者”——服务国家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先行示范者,配置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先行示范者,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者,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先行示范者。
其中出现很多新举措,比如“建设世界级地标性商圈和高品质步行街”“引导境外高端消费回流,探索建设国际免税城”“打造国际会展之都”等。在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下,报告提出将在以往创新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的基础上,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产业用地用房方面,提出建设符合产业需求的“新时代高标准厂房”。
报告提出实施“未来产业引领”计划,在前瞻布局的新一批未来产业中,出现了6G、量子科技、深海深空、无人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报告还提出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1%,看来深圳一个新的支柱产业正在形成。
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第一方阵”
在部署创新驱动发展时,报告对基础研究着墨颇多,鲜明提出“勇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第一方阵”。
先后承担了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和大湾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双中心”任务的深圳,近年来在实施大科学装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解决卡脖子问题、加快打造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方面不断发力,不断夯实基础研究实力、提升源头创新能力,勇当“第一方阵”既有决心更有信心,凸显了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
报告显示,未来5年深圳创新的重点是提升“五力”、打造“五地”——
提升创新引领力、硬实力、驱动力、支撑力、源动力,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五种教育五种发展
对照民生幸福标杆的“7个有”,未来5年深圳将继续锻长板、补短板。
在报告的民生清单中,小政还是最关心教育。报告提出“坚持把孩子们的事情办好”,实施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攻坚计划和“高中园”建设计划,新增基础教育学位约90万座。
针对不同阶段教育,报告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高等教育创新开放发展、职业教育高端发展,更精准更具针对性。
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
“打头阵”
中国已全面确立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定调了国家级绿色发展战略,这个时间是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的,实现起来压力可想而知,但意义极其重大。目前国家正在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峰。
在率先达峰方面深圳决心打头阵。报告提出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制定碳达峰实施路径,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激扬“四气”,
干字当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蓝图都要靠行动实现。
报告最后号召全市上下激扬“四气”,四个争当、四个不做,十分提气——
激扬沧海弄潮、舍我其谁的锐气,争当开拓进取的改革者,不做安于现状的守成者;
激扬时不我待、不负韶华的朝气,争当起而行之的奋斗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者;
激扬无惧风浪、敢于亮剑的勇气,争当攻坚克难的冲锋者,不做避事畏难的退缩者;
激扬一马当先、追求卓越的志气,争当先行示范的领跑者,不做亦步亦趋的跟随者。
对过去的最好致敬,就是书写新的辉煌历史。把更多先行先试变成示范引领,把更多探索创新变成创新引领,深圳正以更大格局、更大气魄、更大手笔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编辑 |陈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