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下午的深圳图书馆报告厅座无虚席,过道上也站满了读者,吸引大家慕名而来的是“大家的声音”2023深圳读书论坛首场活动——人文精神专场“风雨人生话东坡”。
高风亮节的政治家、勤政爱民的地方官、快乐的天才、平易近人的大名人、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一生风雨的逐梦人……活动中,主讲人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莫砺锋用轻松幽默的语言,从6个方面带领读者走近真实的苏东坡,了解其“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背后的人生豁达和无往而不胜的精神状态。
“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莫砺锋将苏轼66年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切片分析”,从曲折的仕途到豁达的态度,从勤奋爱民的政绩到受人爱戴的口碑,短短2个小时里,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满的苏东坡“站”在了大家面前。“描写苏轼的作品有很多,但莫砺锋教授口中的他更让人印象深刻,想不爱都难。”市民郑女士说。
“44岁的苏轼在被逮捕途中经过扬子江,萌生了自杀的念头。试想一下,如果此时的他结束生命,会带来哪些‘负面清单’:约1600篇古文、1500首诗、200首宋词、450个中医药方,无数句格言、名画、书法都会消失。当然,苏堤和东坡肉也不会出现。”莫砺锋说,“这个人的伟大不言而喻。他的一生、他的行为,对当代、对传统文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苏东坡在很长时间都处于逆境中,怎么活下去,他给我们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保持旷达。但仅有旷达是不够的,还得具备坚韧的品格,对人生保持坚定信念。具备这些,任何风雨都能扛过去。我想,苏东坡正是带着这种精神状态从黄州、惠州、儋州三个流放地走过来,把人生低谷变成了人生高峰。《定风波》这首词,实际上写的就是这种风雨人生的态度。”讲座中,莫砺锋诵读了《定风波》全文,引得不少读者大声跟读。
“人生在世,谁能不碰到挫折。物质条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人要拥有宽容的心态、潇洒的心态、热爱人生的心态,以满腔热情拥抱人生,这是苏东坡留给我们的一份精神遗产。”
讲座一结束,不少读者便冲上讲台,把莫砺锋教授里三圈外三圈围了起来,纷纷与其合影,很多青少年更是抓住机会向其提问。活动开始前,莫砺锋在接受深圳媒体采访时表示,一座年轻的城市把阅读作为大事,这种现象很好,社会应该对阅读有一个整体的、正面的引导。今年他出版了两本面向学生普及诗词的新作,希望那些曾陪伴、抚慰、激励他的唐诗宋词,也能给予更多人前行的力量。(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 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