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达1158万人,创下新高。招工难、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近日,由中国教育在线与深圳大学联合举办的“聚焦高质量,数智向未来—2023年全国高校招生就业工作交流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来自各省市教育招生主管部门领导、国内600余所高校的招生、就业负责人,以及教育界专家学者等1200余名嘉宾参加本次大会,就智慧教育、人才选拔、就业创业等议题,交流经验、分享成果,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提到本次大会的初衷,中国教育在线旗下中教智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巍表示,本次大会的召开基于两个背景。一是建设教育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为科技创新高质量的育人,而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在高校的工作环节中,招生和就业作为入口和出口,是办好高质量教育、打造教育强国的很重要的环节;二是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逐渐全面应用于各领域的建设,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逐渐加速,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可以赋能招生和就业工作。本次大会旨在通过数字化推动学校招生就业工作,进而推动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从而推动建设教育强国。
对于目前的就业形势,董巍谈到了当前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调整建议。当前的就业市场存在错配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劳动力市场保持着旺盛的就业人口需求。从总量上来看,就业人口需求和大学毕业生的供给是相匹配的,但是毕业生依旧就业难,进而“考公热”“考编热”“考研热”愈演愈烈,这实际上是结构性错配的问题——很多行业和岗位吸引不到合适的人才,与此同时很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外,随着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多学生选择不就业、慢就业。董巍认为,解决结构性错配问题,一是需要教育支撑和服务机构通过数字化的手段为学校的就业工作赋能,尽可能缩小信息鸿沟、减少信息不对称,进而推动错配问题的解决;二是需要高校从宏观出发,调整人才培养的整体结构,促进人才培养适应市场发展。很多高校的某些专业是同质化的,培养的人才本身并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学校培养的角度,需要从专业设置上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董巍也对毕业生送上了殷切建议,他建议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认知和就业观,对自己进行科学评估,避免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要立足于自己的学识,把父母、学校的培养转化成对社会的贡献。(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