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单元体病房仅重8.5吨,相比传统建造整体减轻60%,可多次拆装循环使用……这仅仅是10月20日至21日期间,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行的首届国际智能建造产业博览会上展示的一项智能建造成果。
据悉,本届博览会为建筑业首个聚焦智能建造全环节、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博览会,致力打造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高度协同,助力跨行业技术有效融合。
如今,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正在成为现实。
在中建装饰集团展厅内,一间名为“杏林”的单元体模块病房吸引着众多观众,该单元体病房采用嵌入式模块技术,由地面系统、墙面系统、天花系统三个主系统以及九个子系统构成,三个主系统之间通过“角部连接装配式技术”进行组合,形成稳定的空间结构体。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大国工匠、中建装饰所属深圳装饰总工程师曹亚军表示:“装配式医院产品集成了中国工程院孟建民院士团队研发的模块化卫浴及医疗墙体技术,单个病房模块重约8.5吨,相比传统建造整体减轻60%,墙体等箱体结构可多次拆装循环使用,与其他模块化产品相比,拥有重量轻、品质高、绿色低碳等显著优势。”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引进玻璃幕墙生产技术。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玻璃幕墙在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至目前,我国建筑幕墙保有量超过17亿平方米,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建筑幕墙生产使用国家。然而,部分既有建筑幕墙因服役期间存在材料老化、性能退化等问题,导致“高空炸弹”损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造成极大威胁,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
中建装饰在本次博览会上推出了既有幕墙安全检测技术。据介绍,该项技术相当于一位专攻建筑幕墙领域各类“疑难杂症”的全能型“外科医生”,拥有多元的诊断检测技能,可对既有建筑幕墙进行全面检查和分析,提供全方位保护和管理,为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同时,该项技术拥有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够实时监测室内各方面环境指标,并通过可视化管理手段,为室内环境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这位“建筑医生”还具备强大的数据统计和计算能力,可以精确记录和分析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为绿色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支撑。
传统建筑业往往需要大量繁重、重复的人工作业,大幅提升作业成本,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而近年来兴起的建筑机器人正在改变这种生产方式。本次博览会展出了智能四足仿生机器人。该机器人搭载全自研移动感知算法,支持自主测图、无人巡查、建筑点云分类等多类行业关键功能。结合高精度传感器与自研算法,四足仿生机器人不仅能在复杂地形上稳定进行快速扫描,还能与无人机实现空地通信,协同完成更多复杂任务,减少大量繁重、重复的人工作业,大幅降低作业成本。
项目研发负责人、中建装饰所属东方装饰科技与设计管理部执行经理郭志坚表示,四足机器人在多项工程测量任务中大放异彩,以其惊人的速度、敏捷的反应及卓越的测量精度,成为复杂施工环境与高精度需求下的理想解决方案。四足机器人不仅能克服特大型场馆中反光遮挡难题,还能针对超高幕墙项目,实现跨层观测及快速建图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施工、管理效率。(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邱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