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2024年年度报告》新书在深预发布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2024年年度报告》新书在深预发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6 14: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2024年年度报告》新书评审研讨及预发布会于7月14日在西安和深圳同步举办。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数字经济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曹钟雄对年度报告进行发布。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强化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螺旋上升是生态价值长期红利释放的关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加说明,生态环境成为一种新质生产力。2024年,秦岭以“国之大者”的担当,在高水平保护的基础上,持续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祖脉秦岭,不仅是生态安全屏障的守护者,更成为绿色科技革命的试验场、南北共富共生的链接器。

报告称,坚持算大账的陕西,算好算清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三本账”——生态的长远账、发展的综合账、协同的整体账。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理念指引下,秦岭不断从“靠山吃山”向“养山富山”转变。

报告指出,大美秦岭与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在内的“五个重大关系”。

报告提到,未来秦岭的保护和发展都要更加协同。秦岭生态保护不仅仅是陕西的生态保护,是关乎南水北调沿线全体地区的生态保护,也是陕西省、湖北省、河南省、重庆市、四川省、甘肃省、青海省等“六省一市”“大秦岭”的生态协同。要构建“外部支持-内生动力”转化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本地化推广和产业嫁接,通过技术本土化和产业内生化,避免“输血依赖”,实现“借力自强”。

未来秦岭,要更注重“投资于人”。生态保护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秦岭保护,要从“以山为本”转向“以人为本”,让保护成果惠及每个群体,让“生态守护者”成为“绿色富裕者”,要构建“代际公平”保障体系,将人的全面发展融入生态系统的永续平衡中,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秦岭样板,这才是“国之大者”的深层担当。

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决咨委的专家学者对报告进行了点评,并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展开了研讨。

(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