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新蓝领”:我在工厂为香港同胞智造新家

00后“新蓝领”:我在工厂为香港同胞智造新家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08 09: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想到我们造的模块,能快速变成香港同胞的家,特别有成就感。”穿着工装的黎健烁满面笑容。

在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的房屋智造工厂里,黎健烁是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站在钢结构模块化智能制造产线控制台前,他在面板上输入焊接参数,就可以精准遥控机械臂完成顶架、顶板、立柱的焊接。

2024年10月起,他深度参与启德世运道简约公屋项目的工厂智造。这是香港特区政府“简约公屋”计划中规模最大、单位数量最多的工程,共将提供超过10700套公屋,约占整个计划的三分之一。项目一期3栋大楼约3000套公屋,预计将于2025年第四季度竣工交付。

在7月22日,该工程首期封顶了。

▲香港启德世运道简约公屋项目正在吊装来自中建海龙珠海智能工厂生产的MiC模块。

工厂“智造”提速民生,绿色建造可循环

黎健烁所在的班组负责操作“焊接机器人”系统,完成启德世运道简约公屋项目中1839个模块的焊接。“机器人焊接又快又准,我们只要设定好参数就可以了。”黎健烁介绍道,“组装焊接、打磨、上料、检查焊缝、搬运,每个环节都紧密配合,出来的质量也更稳定。”

项目采用中建海龙钢结构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将建筑科学划分为独立模块单元。黎健烁介绍:“我们这里就像是在造‘精装房’,模块的结构、里面的水电管线、设备,甚至卫生间的马桶、热水器、洗手盆、排风扇这些装修,都在我们工厂里一步到位装好了。”这些模块运抵香港工地后,只需要进行组装和关键结构连接,实现了建筑平直度的毫米级误差控制,彻底颠覆了传统建筑业劳动密集型“手工作业”的粗放模式。

▲黎健烁正在操作机器人。

据了解,约70%的工序前置在工厂完成,能助力香港的施工现场实现“30分钟安装一模块”“3天建成一层”的建造速度,使项目一期从开工到完工预计仅需大概22个月,较传统建造方式周期缩短近60%,“听说这种工厂化的生产,能让更多香港家庭早点住上新房。”黎健烁笑着说。

提到这个项目与其他项目最大的不同,黎健烁说:“咱们这个用的是钢结构模块。这种房子以后不用了,还能拆开,那些模块可以搬到别的地方重新组装再用,不会浪费。”记者了解到,该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废弃物,为香港探索循环建筑体系。

▲黎健烁所在的珠海智造工厂双机器人协同焊接提高效率生产模块。

“00后”新蓝领:技能立业,时代机遇

2023年,刚从“机器人技术与应用”专业毕业的黎健烁加入中建海龙。仅一年时间,他已成长为工厂最年轻的带班班长之一,手下管着20多号人,“一个月能拿到小一万块,挺知足。”说起这份工作,他觉得“能学到用得上的本事,感觉机器人这行前景也好。”

在中建海龙珠海房屋智造工厂,像黎健烁这样的00后产业工人占比已接近四成。他们代表着建筑业向智能化转型的新生力量。这一趋势也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7月2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新职业新工种,在“焊接设备装配调试工”下增设了黎健烁所从事的“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装配工”工种,为“新蓝领”的职业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谈及未来,黎健烁计划考取更高级别的机器人技术证书。他和年轻伙伴们在智造工厂里的每一次精准操作,都在为千里之外的香港万家灯火提速,也在为中国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工人队伍的转型升级,书写着充满活力的注脚。(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李文芳│陈炀)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