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约翰・施特劳斯国际声乐大赛在维也纳圆满落幕。本届赛事汇聚了来自阿根廷、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选手,展现了高度的国际化水平和多元文化风格。大赛致力于为青年歌唱家提供高规格的展示与成长平台,受到业内广泛关注。
本届赛事评委会阵容专业且多元。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刘嵩虎教授,担任此次赛事的评委会主席。
刘教授在赛后采访中表示,不同国家的声乐教育体系塑造了各具特色的演唱风格。他强调,评审团坚持不唯音量、不唯高音的原则,注重歌者的整体素养与艺术表达。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除正式赛事外,一场彰显声乐教学成果与艺术传承的“刘嵩虎教授师门音乐会”在维也纳音乐家协会玻璃厅盛大举行。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声乐教育的重要实践展示,此次音乐会由刘嵩虎教授亲自策划、指导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的优秀学生们作为核心演出力量,与指挥家Laszlo Gyüker执棒的管弦乐团联袂呈现了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
音乐会现场气氛热烈,刘嵩虎教授的学生们表现亮眼。从扎实的演唱技巧,到饱满的情感传递,再到对舞台张力的精准把控,均展现出过硬的专业素养。刘嵩虎教授最后表示,看到学生们在比赛和音乐会中均有出色表现,作为教育者深感欣慰。他希望以约翰·施特劳斯国际声乐大赛为依托,继续为更多青年歌者提供技艺锤炼与视野拓展的契机,激励他们坚守艺术理想,在国际舞台上勇敢追逐艺术之梦,推动声乐艺术的跨文化交流与发展。
作为音乐节收官的核心环节,刘嵩虎教授的学生们登上世界顶级音乐殿堂金色大厅,演绎了约翰·施特劳斯的经典圆舞曲《Wiener Blut》(《维也纳的血液》),为约翰·施特劳斯国际声乐大赛画上了圆满句点。(中国日报社广东记者站 邱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