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求建筑高度”转向“守护生活温度”,从“大拆大建”转向“存量提质增效”……2025年国庆期间,“人民城市”的理念正在大湾区的土地上,化作一个个可触可感的民生实景。广东的街头巷尾没有空荡的寂静,只有“忙碌的温暖”:建设者们用坚守把民生承诺,写成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故事”。
粤北乡村的“水管革命”
国庆节前夕,韶关市新丰县遥田镇的街头,居民王成站在刚铺好的污水管道旁,看着自家水龙头里“哗哗”流出的清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以前高峰期水压小,洗衣要等半天;污水管漏得厉害,路边总有臭味。现在好了,孩子能在路边放心玩,再也不用愁水的事。”
让王成告别“用水愁”的,是韶关市新丰县遥田镇污水、自来水提质增效民生工程。作为“民生为本”理念的乡村实践,该项目针对村民最迫切的“排水堵、饮水难”问题,新铺设5100米污水管道、3100米生活给水管道,一举解决了临水质不达标、污水分流不畅等困扰多年的难题。为减少施工对村民生活的影响,建设团队创新采用“分段开挖+同步修复”工艺:优先更换老旧破损管网,对轻度渗漏管道采用非开挖修复技术,使路面开挖面积减少60%以上。“既要把事做好,也要让群众少受影响。”中建二局二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刚说。
如今,遥田镇的街道亮堂了,河水变清了,村民的“盼头”更足了:“期待后面的一河两岸和道路改造,让镇子变得更漂亮。”当“民生工程”变成“民心工程”,乡村的“和美图景”,就藏在每一根铺进农户的水管里。
黄埔旧改的“精雕细琢”
为助力广州市早日实现15年推进297个旧改的宏伟目标,在广州黄埔文冲旧改项目的工地上,800余名建设者正在铺设管线。“双节期间,我们没停工,但项目部给我们送了月饼和清凉饮料,食堂还做了团圆饭,在工地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建设者李师傅一手领过月饼,一手擦了擦汗水。
作为“存量提质增效”的城市样本,中建二局的建设团队没有走“大拆大建”的老路,而是用“产业更新+人居换新+服务革新”的“微改造”模式,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150万平方米的民生综合体里,不仅有新建的安置住宅,还有学校、养老驿站等配套设施——当“旧城村”变成“新社区”,当老邻居还能在一起唠家常,城市记忆就不会被拆走。
“以前村里没路灯、没公园,现在要建新房、修学校,以后孩子上学不用愁了。”村民陈阿姨盯着工地规划图,眼里满是期待。当“旧改”摆脱“搬家”成为“回家”,城市的“有机生命体”,就藏在每一块保留的老砖里,每一个不变的邻里情里。
白云机场的“扩建冲刺”
焊枪的火花、挖掘机的轰鸣,在白云机场三期扩建项目的施工现场交织成和谐的发展“乐章”。为了给城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纽带,国庆期间,400余名作业人员分成10个班组,在11个区域同步施工,建设团队通过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采取倒排工期,上足人力和材料,实行交叉施工等方式,强力推进项目工程建设。
“假日期间,我们安排了专人值守,持续落实网格化包保制,消除管理盲时盲区,确保日常管理规定动作落实到位、监督到位。”中建二局该项目负责人童荣钏说道。同时,为增强职工、工友归属感,项目部积极组织开展了慰问活动,向现场一线的作业工人送去月饼、凉茶等慰问品,组织了茶话会及团队聚餐等文娱活动。
据了解,白云机场三期项目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总建筑面积36.2万平。建设内容包括安置住宅、配套商业、公共建筑以及市政道路设施等,是广州市重要民生保障工程。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广州北部片区整体提升改造,对于加快推进广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实现“机场-产业-城镇”一体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的温度,藏在每一个为群众着想的细节里。”而大湾区国庆期间的民生温度,藏在王成家的水龙头里,藏在陈阿姨邻里的闲聊里,藏在机场航线的“规划图”里……当“人民”成为城市的中心,“幸福”就成了最动人的节日礼物。
(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 陈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