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语音朗读:
香港是深圳最大的进出口市场,深圳口岸是内地对香港最重要的贸易纽带。据海关统计,深港贸易规模从1997年的701.4亿元人民币大幅攀升至2016年的6961.5亿元,年均增长12.8%,快于回归前5年(1992年~1996年)年均增速10.1个百分点;二十年间,两地贸易规模增长近10倍。
供港鲜活“绿色生命线”保障香港市民“餐桌稳定”
潮记食品(香港)有限公司的彭先生从事鸡鸭鹅以及猪肉产品等供港食品业务逾30年。他说,他经营的公司在广东惠州、海丰以及广西博白等地有养殖场和加工场,每天大量供应香港鸡鸭鹅和猪肉产品。
对通关效率,彭先生也是深有感触,“1997年前后,我们的供港鲜活车辆到了文锦渡口岸要排好队等申报后才能排队出口香港,现在通过提前申报,凭报清单随报随出,通关时间节省了很多,香港市民也吃到了更新鲜的肉、菜”。
据悉,文锦渡口岸输港鲜活物资有较长的历史。香港回归祖国后,祖国大陆对香港的各种支持有增无减,时至今日,香港市场供应量85%以上的蔬菜、活畜禽等食品物资都是经文锦渡口岸供港。毫不夸张地说,香港民众的“餐桌稳定”有赖于从文锦渡口岸输港的鲜活物资。据文锦渡海关统计,仅2016年,文锦渡海关就验放了供港鲜活产品221.9万吨,同比增加3.2%,总值54亿美元,同比增长9.5%,有效保障了香港的民生需要。
此外,据深圳海关统计,2016年经深圳口岸进口水果共计103.3万吨,同比增加10.1%,价值共计151.9亿元,均位居全国口岸第一位。而文锦渡口岸则是深圳口岸最主要的进口水果口岸,接近七成的水果均从文锦渡口岸进口。
便捷通关服务助推双城新生活
据海关统计,1997年香港回归之初,每天经罗湖口岸进出境的旅客约为15万人次。20年后,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23万人次,历史最高峰达到39.8万人次。2007年8月,福田口岸开通,日均通关人数很快达到18万人次。
家住深圳的朱先生在香港一家金融机构工作,每天早晨和傍晚要经过福田口岸到香港上下班。他表示,深港的双城生活已不单纯停留在贸易和消费方面,香港的年轻人到深圳创业,深圳的新一代到香港工作已成为两地来往的常态。而日益增多的口岸,通关的快速便捷,是支撑这种新生活模式的前提。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深圳海关在旅检方面改革进一步加速。1999年,开发出旅客通关管理系统并正式投入试运,通过系统来处理旅客数据,加快正常旅客通关。2000年,引入风险管理理念,使旅检工作实现了从人工挑查到风险布控、从手工作业到电脑管理的转变。随后旅检口岸启用了人身探测器、“金属探测门”等先进仪器,在强化监管的同时进一步便利了守法旅客。2008年,实施入境旅客行李物品100%机检,在护照入境现场开设“深港走读学童通道”,在严密监管的同时提供更加便捷的通关服务。(深圳商报记者 罗洁琳 通讯员 刘 颖 魏百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