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如何保证《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
按要求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于9月30日前
拿出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 并加大督查力度
确保地方工作落实
针对各种支付方式中要求最高、技术最复杂的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会同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成立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工作组,2017年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加强技术指导等。
话讲到这里
该说的重点都已经说了
既然游戏规则已变
那么我们的目标又是什么呢?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主要目标
2017年起,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国家选择部分地区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试点。
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适应不同疾病、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占比明显下降。
别忘记 我是最贴心的人社君
so 现在我们来看看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焦点问题吧
焦点一
Q:如何进一步支持分级诊疗、家庭医生、医联体建设等各项医改重点工作?
人社部:
一是开展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时,主要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患者向医院转诊的,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
二是制定总额控制指标时,要向基层医疗机构、儿童医疗机构等适当倾斜,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和儿童医疗机构发展。
三是结合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建设,引导参保人员优先到基层首诊,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
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合理引导双向转诊;
将符合规定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发挥家庭医生在医保控费方面的守门人作用。
你问我支付方式对普通人看病
到底有多大的影响
那下面这个问题也值得一看
Q:如何防止一些医疗机构推诿病人等现象?
人社部:
支付方式改革伴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不断推进。随着各地医保部门不断完善政策,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协商,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对总额控制下的支付方式改革已经逐步接受和认可。
《指导意见》针对支付方式改革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完善措施: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总额控制、支付标准等支付方式指标制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要加强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商机制,促进医疗机构集体协商,形成共识。
二是完善与总额控制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对超总额控制指标的医疗机构合理增加的工作量,可根据考核情况按协议约定给予补偿,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营。
三是加强医保医疗服务监管。全面推开医保智能监控工作,实现医保费用结算全口径全流程审核。积极探索将医保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有效方式,探索将监管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促进医疗机构强化医务人员管理。
焦点二
看了这些重点
你有没有对未来的看病的方式充满期待?
各种医保支付方式都在这了
记得收好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