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朗读:
得知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委书记布琼通过微信第一时间通知了深晚记者。布琼在微信中说:在可可西里,在索南达杰保护站,留下了众多深圳志愿者辛勤的汗水。他们的努力也时时鼓舞、激励着保护这片土地的可可西里卫士们。
鼓浪屿的美令人向往
而就在前几天
美丽的青海可可西里
也成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
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而我们深圳人与可可西里
更是有着诉不尽的情缘~
得知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委书记布琼通过微信第一时间通知了深晚记者。布琼在微信中说:在可可西里,在索南达杰保护站,留下了众多深圳志愿者辛勤的汗水。他们的努力也时时鼓舞、激励着保护这片土地的可可西里卫士们。
可可西里民间保护行动发轫于深圳
“上世纪90年代,随着藏羚羊绒制品进入国际黑市,大批偷猎者进入可可西里大规模猎杀藏羚羊。1992年,时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县委副书记杰桑·索南达杰创立了治多县西部工作委员会,开展可可西里地区生态保育工作。1994年1月18日,索南达杰在与盗猎者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中国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欣对深晚记者说。
当年的摄影师兼探险家杨欣被索南达杰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杨欣开始在深圳起草“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的宏大计划。1995年4月,杨欣与志愿者王毅飞往西宁,拜访了时任青海省委书记的尹克升同志,并得到了尹克升的支持。当年7月,在拿到青海批准由民间组织开展长江源地区环境保护的红头文件后,杨欣又赶赴北京,拿到了国家环保局的批复。但钱从哪儿来?
正当杨欣为难之际,1995年底,时任深圳市市长的李子彬得知了这件事,最终深圳市政府拨给了他宝贵的30万元项目启动资金。“这笔钱为长江源及可可西里生态保护项目的启动奠定了基础。”杨欣说。
1996年5月,杨欣组织的长江源生态环境综合考察队从深圳出发,时任深圳市政协主席林祖基为考察队授旗。队员中,包括深圳晚报记者肖峰。
经过实地考察,考察队在可可西里东缘、昆仑山口与五道梁之间的青藏公路2952公里处确定了保护站的位置。为了纪念索南达杰,保护站被命名为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于1996年5月27日奠基。
1997年9月10日,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建成。当年年底,国家特别批准成立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组建了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
如今的索南达杰保护站,已经成为可可西里和长江源区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深圳志愿者积极助力可可西里申遗
在经过4年的准备后,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志愿者机制于2000年正式启动,计划全年招募30名志愿者到保护站工作。消息发出后,当年报名和咨询的人数超过10000人。
2000年12月31日,第一批志愿者进驻保护站。
1997年9月10日上午,长江源区和中国民间第一座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建成。包括深圳志愿者在内的11名建站志愿者在保护站前合影。杨欣供图
2014年,青海正式启动可可西里申遗工作。同年10月,可可西里动植物保护协会正式注册成立,深圳志愿者陈子洵担任执行会长。协会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务,除了致力于可可西里的环境保护,还有就是助力可可西里申遗。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