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年报看深圳经济的“实”与“质”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7-08-01 07:58:00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从半年报看深圳经济的“实”与“质”

从半年报看深圳经济的“实”与“质”

最近,全国各地陆续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深圳GDP以同比增长8.8%、高出全国1.9和全省1.0个百分点的出色表现,刷爆了朋友圈。人们从不同维度,尝试着破解深圳健康成长的“基因图谱”。

11大产业增速均超全市均值

深圳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为主材、烘焙新经济“蛋糕”的实践成果,由一长串统计数据串联而成。上半年,这11大产业无论“资历辈分”,齐刷刷地以两位数增速尽现新经济的强劲之势。

全部超过了全市GDP和全市工业的平均增速!11大产业用优异的成绩单,结结实实地刷出了存在感。

7月14日,华大基因在深交所上市。从2014年至2016年,其营业收入从11.32亿元增至17.11亿元,净利润从5852.98万元增至3.5亿元。今年一季度,营收3.87亿元,净利润9441万元,分别大增28%和25.7%。最近3年,该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5.9%、55.5%和58.4%,呈逐年提升之势。这是其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的体现,也是它所处的新经济的潜能所在。上市后,华大基因如虎添翼,正加大渠道建设和研发投入,加快全球市场布局,完善基因全产业链。

华大并非深圳探索前沿技术产业化路径的“独行侠”。同样备受关注的光启,上半年以借壳方式登陆深交所,成为A股超材料第一股和超材料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截至7月,光启的专利申请总量4400件,授权专利2400件,以该领域专利申请总量86%的绝对优势,在全球持续领跑。光启的创新版图和产业化基地,已从深圳扩张到英国、以色列、新西兰、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并在深圳、东莞、遵义等地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目前,深圳新材料领域以高校院所为依托的创新载体110多家,企业3000家,其中上市公司5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逾400家。累计申报专利1万余件,其中发明专利6000余件,编制或参与制定标准400多项。光启与比亚迪、南玻、通产丽星、王子新材、柔宇等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一道,构筑起深圳新材料产业的“铜墙铁壁”。

而在生物产业,深圳近几年连年两位数的增速格外惹人注目。市政府政策研究室最近调研发现,深圳生物产业正呈现医疗设备、生物医药、基因、疫苗等全面爆发的良好态势,其中医疗设备产值约占全省一半、全国一成。在全国各城市中,深圳生物上市公司数量第四,但盈利总额、市值均居第一,产值第二。

深圳还是全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在各环节均具备较强竞争力。根据市经信委等单位发布的《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年)》,深圳在机器人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人机界面等方面的技术均居全国领先,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富士康、雷柏、汇川技术、英威腾、固高、优必选、大疆等知名企业在多个环节掌握核心技术,全市机器人产业的盈利水平高出全国均值约5个百分点。

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文化创意等产业,则在深圳新经济领域属“历史悠久”的传统强项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华为、中兴5G通信技术,腾讯、华强的互联网和动漫产业等,今年上半年都继续以强者姿态高速前行。

有人说,深圳新经济是一鸣惊人,不知不觉就爆发了。也有人说,这是深圳发展的必然,是深圳自家地里培育的新果种。可华大基因的汪建、光启的刘若鹏、柔宇的刘自鸿等新经济的创新者、创业家们,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表述,给出了意思基本相同的回答: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实体经济、创新创业的重视与扶持,是他们选择落户、以创新为突破口在这里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原因。决策层的超前部署及强大执行力,决定了深圳在全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竞争中将占据重要席位。(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