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罗湖区妇联结合“儿童友好城市”纳入我市“十三五”规划以及罗湖区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的契机,联合区教育局,以尊重儿童需求,关爱儿童素质教育、生命安全、健康幸福成长为关注要素推动城市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努力打造儿童友好型城区。
案例:“非遗”走进校园 提升文化自豪感
红岭小学有剪纸,螺岭小学有纸鸢,锦田小学有皮影,北斗小学有脸谱,而华丽小学则有古琴汉服,罗湖的小学里劲吹“非遗”风。这是2017年10月到2018年1月期间,由罗湖区妇儿工委办(区妇联)联合区教育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举办的“非遗学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公益活动。
在活动开展期间,每周三下午3点半,罗湖区红岭小学的阅览室里都会响起“咔咔”的剪纸声,田氏剪纸传承人田星在这里向同学们面对面传授剪纸“秘笈”。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各式各样的剪纸艺术让同学们沉醉其中。
每周四下午4点半,螺岭外国语实验小学的操场上飞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原来纸鸢就是风筝。”同学们在“非遗学童”课堂上不仅了解到了风筝的“前世今生”,还在深圳市风筝协会会长、罗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纸鸢项目代表传承人于濒的指导下,学会了制作风筝。经过老师的指导后,孩子们都制作出了独一无二的风筝,纷纷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去操场“放飞”。
罗湖“非遗学童”活动打破了“非遗”项目“高大上”的传统观念,将纸鸢、剪纸、皮影、脸谱及古琴汉服通通都带进了校园,在学生面前大放异彩,让孩子们零距离体验和感受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据悉,“非遗学童”课堂的项目还在持续开发中,下一步将纳入更多项目及推广到更多学校。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为孩子们全面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五所开展了“非遗学童”学校的老师们共同认为,该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在感知、体验中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家长们也对活动全力支持,认为这是课堂外的有益补充。“通过‘非遗学童’课堂,孩子们了解到悠久的文化,学会审美,还能锻炼动手能力,找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