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低碳“新城”力图诠释“中国城市梦”

来源: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
2013-06-19 14:18:53
分享

“C模式”实践:深圳发展30年再提升

将国际低碳城项目选址在坪地是深圳市政府深思熟虑的结果。

面积53.14平方公里,人口约23万的坪地街道位于深圳、惠州、东莞三市接壤地带,就经济发展相对水平来说,是深圳目前为止最落后的地区。

“如何发展坪地?如果依照以往做法,单纯依赖大厂房、高楼、混凝土,就可以很快实现经济增长。”深圳副市长唐杰介绍,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是深圳改革开放30年发展的“再提升”,利用此次论坛,深圳试图探索如何不经过大规模工业化,而依靠发展新一代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循环经济。

坪地并非深圳实践绿色低碳理念的唯一案例。近年来,包括光明新区、坪山新区、前海等在内的多地都将“低碳生态区”纳入城区规划考量,成为深圳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写照。

“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枪,蛇口很早开始就通过引进高科技服务业推动产业升级”。深圳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天平以蛇口的产业布局为例,认为深圳通过开发“组团式”的城市空间规划,摆脱了常见的“钟摆式”城区结构,进而使市民得以在小的空间尺度内实现低碳出行。

“如果深圳的企业都是华为与中兴,那么全市的碳排放将会是目前的十分之一。但可惜,我们目前的产业技术水平达不到”。唐杰指出,深圳将继续通过市场模式不断评估、选择合理的低碳发展思路。他介绍,此次论坛邀请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聚坪地,正是旨在探讨城市转型期,适合南方气候条件的可复制的城市建设模式,进而为实践低碳“C(China)模式”献计献策。

“活化的土地”:市民利益集合与智慧分享

据深圳市规划,2014年,低碳城GDP将达100亿元,万元GDP能耗下降30%,进而实现能源低碳化、建筑绿色化、公共交通清洁化、污水再生化、废弃物资源化五个“100%”目标。2020年,深圳国际低碳城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低碳城区。

目前,随着低碳城核心启动区会展中心、客家围屋改造、丁山河生态修复等项目的基本完成,低碳城区已初见规模,为未来绿色生态“新城”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低碳城不是一个‘已完成’的概念”,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指出,低碳城项目建设过程中,会不断邀请市民参与,凝聚市民智慧。当地居民意见将被纳入发改委规划,以随时调整城区规划,进而推动城区真正成为面向市民的开放社区。叶青说:“深圳国际低碳城项目的重要意义在于,不再将建筑视为‘作品’,而是真正表现对土地、对生命的尊重”。在集97项低碳技术为一体的会展中心,绿色外墙、雨水花园、雾森景观,处处可体验场地微环境的系统调整,生动写照“活化建筑”理念。

对于坪地当地居民而言,如何借本次论坛“东风”,开启“后论坛时代”似乎显得更为重要。“政府已经我们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论坛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论坛之后,坪地接下来如何做。”坪地街道办王毅龙说道。

“不要急功近利,要一小步一小步地完成”,荷兰埃因霍温市市长施鲁斯建议,良好的国际合作平台将是保持低碳城持续发展的基础。

随着深圳国际低碳城核心启动区工程尘埃落定,坪地已经开启了绿色“新城”的开端,但如何推动绿色低碳产业进一步扩展覆盖,使低碳城项目真正“呼吸”起来,还留待未来检验。(记者 王昀 李逸菲)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