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二胡艺人骆宏俊在深圳拉琴17年 与街头文化相依相生

来源:深圳晚报
2017-04-26 14:09:00
分享

61岁,白布上衣、灰白偏分长发、清瘦。寡淡的表象背后,是骆宏俊与深圳街头文化的相依相生,是在街头江湖摸爬滚打的历练,是一颗被命运捉弄仍坚信不疑的心。

职业

熟了,就有热爱二胡的粉丝找过来。这时,骆宏俊心里想的就不仅仅是拉好二胡了。

骆宏俊带了两个徒弟。

其中一个原来是油漆工,现在在松岗拉琴,已经能够自食其力,另一个安徽的男孩还在跟着他学基本功。

按照骆宏俊的想法,他希望街头艺人能够成为一种有尊严的职业。他曾经去过台湾3次,令他印象深刻的一个细节是:当他问两个初学古筝的姐妹,学古筝做什么时,两人开心地回答,考艺人。

当城市对街头艺人提供了有序的管理及服务,街头艺人的生存不会成为问题。当规范化管理后,人们会发现,想成为街头艺人,没有两把刷子,混不下去。没有技术作为基础支撑,在考试中就会被淘汰掉,连进入广场的机会都没有。

骆宏俊打算写一本《街头艺人行为指南》,号召更多人把街头艺人当做一种职业对待,为那些想进入的新人提供帮助。

骆宏俊不感到孤独,他有满满的事情要做。

去年,他开了工作室,一对一教人拉二胡,这样就更忙了。

没有表演和课程的时候,骆宏俊会花一天时间用来放空,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只发呆,或者喝喝咖啡喝喝粥。

骆宏俊依旧还是有生活压力,巴不得天天都有位置,都在广场上,这也是他常常与其他艺人合奏的原因之一,只有在街上,他的内心才更自由。

在市民中心广场表演时,骆宏俊的晚饭很少按时吃,他要抓住下班的人潮。音乐只有抵达听众,他来这一趟才有意义。

骆宏俊打算写一本《街头艺人行为指南》,号召更多人把街头艺人当做一种职业对待,为那些想进入的新人提供帮助。

骆宏俊不感到孤独,他有满满的事情要做。

去年,他开了工作室,一对一教人拉二胡,这样就更忙了。

没有表演和课程的时候,骆宏俊会花一天时间用来放空,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只发呆,或者喝喝咖啡喝喝粥。

骆宏俊依旧还是有生活压力,巴不得天天都有位置,都在广场上,这也是他常常与其他艺人合奏的原因之一,只有在街上,他的内心才更自由。

在市民中心广场表演时,骆宏俊的晚饭很少按时吃,他要抓住下班的人潮。音乐只有抵达听众,他来这一趟才有意义。(深圳晚报记者 张金平/文 王炳乾/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

推荐